- +1
印度貧民窟里的血汗工廠,一年能賺10個億
原創 胖丁 環行星球 收錄于話題#關于印度的一切6個

文/胖丁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制作-琪琪
封面圖:?/壹圖網
聯合國人居署2006年對貧民窟的定義是,擁擠和危險的居住條件,并隨時處在被驅逐邊緣。
截至2018年,全世界約有23.5%的城市人口居住在缺少干凈用水和衛生設施的房屋中,其中亞洲最大的貧民窟,位于印度孟買市內的達拉維地區。從1884年以來,超過一百萬的人口,蝸居在這片 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這里,人口密度將近是中國香港人口密度的五十倍。

印度-孟買-達拉維
恐怕沒有人想出生在這里
作為奧斯卡獲獎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取景地,達拉維被認為是貧困、臟亂和犯罪的代表。然而,一項2018年的調查數據顯示,達拉維地區每年的總收入高達10億美元。這意味著,每個居民的人均收入($2.74/天)還略高于印度規定的最低工資($2.05/天)。其中熟練工人的工資可以達到20美元一天,不僅可以支付自己及家人的日常生活,甚至足以將存款寄回給比哈爾、孟加拉的老家。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劇照
這在垃圾和污水中誕生的奇跡,背后是一臺由15000個小工廠和25萬名工人組成的龐大垃圾回收機器。印度是世界上污染程度排前列的國家,每天都會產出巨量的垃圾,僅在孟買,每天就會生產9400噸廢物,其中80%的固體垃圾將在達拉維被回收。

堆積如山的城市垃圾
圖:Bob Pool/Shutterstock
以塑料垃圾為例,孟買60%的塑料垃圾通過達拉維被回收利用。而這項回收率在以“綠色城市”聞名的新加坡,也不過19%而已。回收的流程幾乎完全由人力完成,一萬余名員工負責手動將廢塑料根據顏色和質量分類。分類后的塑料會進入廢舊金屬制成的粉碎機,被分解研磨成微小的顆粒。在簡單清潔后,這些塑料顆粒會被出售給印度各地的工業,進行熔化和再生產。
這條產業鏈的最底端,當然是普通的拾荒者(ragpicker)。他們每天花費12小時以上,源源不斷地從孟買的垃圾堆中挑選可以回收的部分,賺取不到3美元的利潤。“垃圾堆里什么都有,有一次我甚至找到了一個功能齊全的足底按摩器”,拾荒者Balu高興地說。從塑料、玻璃、紙板,到熒光燈、圓珠筆和電子零件。
“在達拉維沒有浪費”,是每個居民的生存信條。

達拉維的拾荒者
圖:sustainablebusinesstoolkit.com

達拉維婦女在分揀垃圾
圖:Elena Odareeva/Shutterstock

一名工人在做塑料回收處理
圖:Parikh Mahendra N/Shutterstock
盡管大部分商業活動都是非法的,達拉維的回收產業卻蒸蒸日上。他們和孟買的許多工廠和商鋪都達成了隱秘的協議。比如,達拉維有專門的小工廠負責回收被丟棄的空油漆罐,經過清洗和粉刷,將這些罐子重新賣給城里的油漆店使用。一個油漆罐平均可以被反復使用四次左右。直到桶壁太薄,無法繼續裝載油漆的時候,它們才會被作為普通的廢金屬,投入達拉維其他的回收產業鏈中。
同理,可被反復使用的還有廢棄的肥皂,以及食用油桶。作為一名貧民窟中的“企業家”,Dinesh Sarin的工廠共有二十多名員工,他們在棚戶區中建立了一條完整的流水線:從清洗,到拋光,再到塑形,每天可以“生產”出400多個2升大小的食用油罐。雖然他和妻子及五個孩子,依舊居住在達拉維沒有窗戶的水泥房間中,但Dinesh用賺到的錢在自己的老家比哈爾邦購置了一套房產,還買了一輛面包車:“天氣炎熱的時候,我可以帶家人們出去度假。”


達拉維的小型工廠
圖:Suraj Uchil
不過,在達拉維最傳奇的產業,是皮革制造業。這里是一個成熟的皮革批發市場,因為價格低廉,甚至作為孟買的旅游購物點對外界開放。他們的客戶不止當地的居民和游客,甚至有我們耳熟能詳的高街品牌Zara和奢侈品牌Giorgio Armani。在同一條流水線上,他們也生產自己的LOGO和品牌,而大牌往往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以防止“偽貨”的滋生。
不過,由于印度近些年來對牲畜的宰殺限令越來越嚴格,達拉維的皮革產業也遭受了打擊:牛在印度教文化中有著神圣地位(其實只是某一種牛),然而牛皮也是制作手袋,箱包和鞋子的上好材料之一。許多工廠轉向了山羊和綿羊皮,或是選擇進口半加工的生皮——你很難想象,這些貧民窟中不起眼的工廠,正在與全球的皮革制造業競價:“進口的半加工皮成本比本地高了將近一倍,如果成本抬高,我怕在國際市場上會無法與中國競爭。”一名出口商說。

達拉維的皮革制造廠
圖:mapsofindia.com

達拉維的裁縫
圖:mapsofindia.com
然而,作為世界上居住條件最差的地區之一,達拉維也潛藏著大量危險。
電子產品的回收在達拉維也十分普遍。Sandeep Soni年僅十八歲,在達拉維卻已經是一家金屬廢品回收工廠的“廠長”。他和另外三個十幾歲的少年,每天坐在狹窄黑暗的棚戶后屋中,從廢棄的電子垃圾中提取可用的零件和銅。每公斤銅可以為他們帶來5美元的利潤。他們還售賣用廢棄零件拼湊而成的洗衣機,價格僅為市場價的三分之一。
Soni并沒有學習過電器維修相關的知識。事實上,大部分達拉維的工人都沒有受過什么專業訓練,這使得每日的回收工作潛藏著巨大風險。電子產品中充滿了各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包括重金屬、阻燃劑和其他化學污染物。長期接觸有毒物質,對回收工人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影響。
同時,垃圾堆里隨時有可能發生意料之外的危險。拾荒者Balu在回收瓶子的時候,試圖將里面的液體倒干凈,卻沒想到里面是酸性的化學試劑。他手上的皮膚被當場灼傷:“我沒有錢去看醫生或者買藥物。這是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工作。”

達拉維的街道上滿是垃圾
圖:mapsofindia.com
與極度稀缺的醫療條件相對的,是極易肆虐的疾病。因為缺乏有效的排水排污系統,霍亂和瘧疾在達拉維十分常見。排水溝中有各種動物內臟、工業廢料和生活垃圾;每1500名居民共享一個廁所;水龍頭時常干涸,居民們需要一次用水桶存滿兩個星期的用水;落后的基礎設施是病毒傳播的溫床。
在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的當下,達拉維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難。在2020年4月,達拉維出現了第一例新冠確診的患者;到6月的時候,這個數字成了2000。由于擔心過高的居住密度會造成病毒集中爆發,印度政府對達拉維進行了鐵桶般的管控和地毯式的篩查,
新冠疫情雖然被遏制住了,貧窮卻像另一種更可怕的病毒一樣不斷擴散。由于達拉維的工廠被關閉,失去了收入來源的貧民窟居民們,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濟,或者尋覓其他可能的零工。食物和水變得更加匱乏。

印度政府在達拉維進行病毒檢測
圖:Manoej Paateel/Shutterstock
Ilaiyaraaja是一名達拉維的居民,她在新冠肺炎以前稱得上是達拉維的“中產階級”:她在附近三個小區擔任清潔工,丈夫則在達拉維的工廠里當焊工。現在,封鎖讓他們兩人都是失去了工作,一家五口每天依靠著她丈夫每天開卡車的100盧比(約$1.37)生存,極其困難。
就像全世界的每個人那樣,Ilaiyaraaja說:“我受夠了這個病毒,我希望生活快點恢復正常。”

Ilaiyaraaja在達拉維的家中
圖:bloombergquint.com
參考資料:
Green is the New Black: Dharavi: Asia’s Largest Slum Or A Recycling And Circular Economy Goldmine? 2018.08.03
The Guardian: Waste not, want not in the £700m slum. 2007.02.23
The Globe Post: Illegal Recyclers Prevent India’s Mumbai from Choking on its Waste. 2019.07.17
DNAIndia: Ban on skin to emaciate Dharavi's leather industry. 2015.03.09
BBC News: How Asia's biggest slum contained the coronavirus? 2020.06.23
Bloomberg: How the World’s Biggest Slum Stopped the Virus? 2020.10.09
END
本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環行星球立場。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請后臺聯系。
原標題:《印度貧民窟里的血汗工廠,一年能賺10個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