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亞殘會冠軍獎金4年未發,中殘聯稱成績認定復雜或8月發放

昨日(7月30日),澎湃新聞(www.ditubang.cn)獨家報道了2008年北京殘奧會射擊首金獲得者林海燕,指本應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中殘聯)發放的2010亞殘會獎金“至今未發”。
31日,中殘聯體育部綜合群體處處長馬歷濤主動向澎湃新聞反饋,對“獎金未發”一事作出官方回應。馬歷濤表示,由于2010亞殘會屬于首屆,比賽成績認定工作非常復雜,直到今年7月才最終核實了所有參賽運動員的成績名次。其估計,將在8月份完成對運動員及其所屬代表隊的獎金發放工作。
澎湃新聞報道,林海燕稱在2010年廣州亞殘會獲得P2-SH1女子氣手槍金牌前后,中殘聯并沒有承諾獎金一事,也沒有明細規定發放時間和金額。其稱,國際性的賽事按照規定都是有獎金的,2006年世錦賽的時候中殘聯按照金牌4萬元、銀牌22500元的標準進行獎金發放,她曾拿到。
根據林海燕的說法,包括她在內,所有2010年亞殘會的獎牌獲得者都沒有拿到應得的獎金,中殘聯方面事后也沒有提出過獎勵措施。
“近年來在與運動員這方面的溝通上有一些不足,包括林海燕在內的運動員并不知道獎金發放所需要的流程。”馬歷濤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中殘聯確實沒有在2010年亞殘會前對運動員及其所屬代表隊承諾獎金發放的具體時間和金額,而林海燕也沒有就獎金發放一事在賽后找過中殘聯。
2006年世錦賽,中殘聯按照規定給予林海燕近相應的獎金,但為何2010年亞殘會就沒有發放?馬歷濤解釋稱,2010年在廣州舉辦的亞殘會屬于首次舉辦,存在著許多大小項目分類復雜,因而在最后的成績認定上頗費時間。
馬歷濤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亞殘會的前身為遠東及南太平洋殘疾人運動會,2010年更名為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在廣州與亞運會同時舉辦。公開資料顯示,馬歷濤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亞殘會期間,參與了國家亞運亞殘運安保協調小組和組委會競賽指揮中心的相關工作。
馬歷濤解釋,由于當時大小參賽項目分類復雜,經常有兩個小項合并的情況,再加上殘運會特殊的成績認定方式,所以正如林海燕所稱,“在開賽前中殘聯并沒有承諾獎金的發放”。
“2010年的亞殘會總共產生了1020塊獎牌,其中中國隊拿到包括185枚金牌在內的391塊,有400多位中國運動員拿到獎牌”。馬歷濤說,與奧運會、亞運會等正常比賽相比,殘運會會根據運動員不同的傷殘級別去認定最終的成績。
澎湃新聞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殘運會對于運動員的傷殘分為視力殘疾、腦性麻痹、脊髓損傷、截肢和其它肢體殘疾4個大類,每一類別中還細分為不同級別。
馬歷濤向澎湃新聞承認,按照原則,2010年亞殘會的所有成績認定是由亞洲殘奧委員會決定的。但由于是2010年廣州亞殘會屬于首屆,亞洲殘奧委員會在許多項目的成績認定上缺乏人手。而田徑、射擊等大項的成績認定工作還委托了國際殘奧會委員會,這其中就包括了林海燕的P2-SH1女子氣手槍項目。
“我們(中殘聯體育部)近年來一直進行著這項工作(成績認定),與亞洲殘奧委員會和國際殘奧會委員會也一直在溝通。直到今年7月,我們才最終核實了所有參賽運動員的成績名次,估計在下個月會完成了對運動員以及所屬代表隊的獎金發放工作。”馬歷濤說。
對于亞殘會各獲獎運動員相應的獎金數額和整體總獎金額,馬歷濤稱不便透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