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教授程虹:首經貿外語系有個總理夫人

新國際刊登程虹照片
她就是程虹,李克強總理的夫人。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乘機離開北京,對埃塞俄比亞和非盟總部、尼日利亞、安哥拉、肯尼亞進行正式訪問。李克強夫人程虹首次陪同出訪。
這是程虹第一次以國務院總理夫人的身份公開出訪,她也被媒體形容為“李克強的軟實力”。
此前,新華社曾在2012年12月23日刊發李克強人物特稿《“萬事民為先”--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首次提到李克強夫人。
文中稱,李克強夫人程虹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外語系英語教授,長期從事教學及學術研究工作。李克強和程虹育有一女。
光環的照耀下,程虹是個優雅而沉靜的女人。
她為人低調,喜歡做學問,散發出的氣質就像2011年她在自己的著作《尋歸荒野》增訂版做序時所說,“去尋求自然的造化,讓心靈歸屬于一種像群山、大地、沙漠那般沉靜而擁有定力的狀態”。
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
1957年,程虹出生于河南鄭州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她的父親程金瑞,先后擔任過河南密縣縣委書記、共青團河南省委副書記,中國“三西”地區辦公室主任。后來調京擔任國務院扶貧開發辦公室顧問,為副部級干部。母親劉益清則是新華社記者。
雖說是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程虹也經歷過基層鍛煉。“文革”期間,她前往河南郟縣“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人民公社”插隊。在公社,勤奮努力的程虹當上了生產隊隊長,還被譽為公社“五朵金花”之一。
縱觀這段經歷,不難發現,程虹的人生軌跡與后來成為丈夫的李克強有頗為相似之處。
李克強1955年出生,他的父親李奉三曾任安徽省鳳陽縣長、蚌埠巿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此后任安徽省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直至退休。
公開資料顯示,李克強于1974年到1976年,在安徽省鳳陽縣大廟公社東陵大隊插隊,1976年到1978年,他升任鳳陽縣大廟公社大廟大隊黨支部書記。
當時的安徽鳳陽,是中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李克強白天下田勞作,夜晚挑燈夜讀,在那里,他深深了解了什么是貧困和饑餓,其吃苦耐勞的品格和才干,深得鄉親們的擁戴,不久便擔任了大廟大隊黨支部書記。
1994年8月1日,程虹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難忘那片熱土》,回憶下鄉勞動往事。
當年曾和程虹一起工作的女知青鄭英平回憶稱,程虹雖然是干部子弟,但為人親切平和,謙遜低調,“有魄力,有干勁,實實在在”。
鄭英平還透露,因為有人知道她和程虹私交不錯,李克強當河南省委書記時,不少人找來想“攀攀關系”,鄭英平都回絕了。
“我和程虹在一起就像親姐妹,我很理解她。當國家領導人的夫人不容易,而且,程虹是那種非常善良、特別低調、不喜歡張揚、業務很好的人。” 鄭英平這樣說。
返城之后,程虹到清華大學進修英文。正是在這個期間,她和時任北大團委書記的李克強有了交集。
在幾位熱心朋友的介紹下,她和年長自己2歲的李克強相識。兩人情投意合,結為連理。
不久之后,李克強從北大團委書記任上調共青團中央工作,先后出任共青團中央學校部部長、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第一書記。
在外界,李克強的低調作風早已耳聞。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著名律師陶景洲回憶起李克強時說,“尤其是照相的時候,李克強要么站在后排,要么站在一邊,不事張揚。”
1998年,李克強調任河南任職,李克強也因工作忙碌、秉性清廉,他很少應酬,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解決問題、推進發展上。
程虹是個“非常低調”的學者,不喜歡任何宣傳。身邊人說,程虹更喜歡校園,對教學和做學問充滿熱忱。
低調且淡泊名利的學者
相比總理夫人,程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學者。
婚后不久,程虹到北京經濟學院(即首都經貿大學前身)外語系任教,后又到中國社科院讀博士,師從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趙一凡,專研美國文壇新流派自然文學,200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次年晉升正教授,當時她只有44歲。
目前,她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外語系英語教授,同時擔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
在散發書香氣息的校園,程虹的氣質也像一個淡泊名利的文人。
一位首經貿老師透露,有關她的特殊身份,大家只是略有耳聞。在他印象中,程虹平時不太露面,尤其是李克強成為國家層面的領導人后,她很少再公開上課,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科研上。
在首經貿外語系“師資隊伍”的公開介紹中,程虹是該系5名教授之一。
她曾兩度被學生選為學校“我心目中的十佳教師”,并先后被評為北京市高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首都經貿大學優秀任課教師。
另外,她還獲得過北京市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及北京市高校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成果獎。
作為一名大學教授,程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英語教學與研究、自然文學與生態批評。
從2001年起,她出版了國內第一部系統介紹評述美國自然文學的著作《尋歸荒野》,并在此后陸續出版翻譯了美國自然文學經典《醒來的森林》(2004)《遙遠的房屋》(三聯書店,2007)《心靈的慰藉》(2010)。
這幾本書反響都很不錯,特別是《尋歸荒野》,2011年出版了增訂版。
在增訂版的序言中,程虹提到了自己和自然文學的淵源和一些研究體會。
1995年,她在美國布朗大學初次接觸了自然文學,此后所傾心研讀與研究的幾乎都和荒野有關。
比如《尋歸荒野》,是在她的博士論文《自然與心靈的交融》基礎上出版的。
此后,她又在上海的《文景》上主持了旨在介紹英美自然文學名家名作的專欄《重讀自然》,在此基礎上于2009年出版了英美自然文學散論:《寧靜無價》,并先后出版了三聯書店“美國自然文學經典譯叢”中的《醒來的森林》(2004)、《遙遠的房屋》(2007)及《心靈的慰藉》(2010)。
對于在旁人看起來或許很枯燥的學術研究,程虹這樣描述:“這些工作堪稱是與自然文學作家的心靈對話,使我心中駐有美國19世紀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詩中描述的那種感覺:“希望像只鳥兒,棲在心靈的枝頭。”
序言最后,她寫到,“《尋歸荒野》的增訂版是為了那些寂寞求真的同仁,為了在心靈的枝頭棲著希望之鳥的人們。”
這些文字優美、柔和,在它的背后,我們似乎也可以感覺到作者的氣質——就像她所研究的美國自然文學作家一樣,內心充滿詩意和平靜。
編輯眼里最好的作者
2012年,程虹的三本舊作與新譯著《低吟的荒野》一并以《美國自然文學經典譯叢》形式出版。
對于這套書,三聯書店出版編輯李學軍評價,讀過這些作品的讀者,一定會被書中洋溢的自然之美和人與自然的和諧之情所打動。
這話并不夸張。北京三聯書店的店員曾表示,《美國自然文學經典譯叢》被擺放在店內比較顯眼的位置,其中《心靈的慰藉》賣得僅剩一本了。
其實,這不是李學軍第一次和程虹打交道。
在她記憶中,自己和程虹上世紀90年代末就認識了。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讀書》雜志辦公室,當時她就像任何一個作者一樣,帶著書稿來面談。
“當時是為出版她的第一本著作《尋歸荒野》。” 李學軍說,通讀之后,她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兩人由此圍繞書稿編改開始來往。
十多年來,李學軍前后做過程虹五本書的編輯,還編發了她的一些文章。
李學軍印象最深的是這位作者的治學態度——嚴謹、規范和踏實努力,程虹對于學術研究的尊重和堅守、對于自己作品的一絲不茍,都貫穿始終。
“我不記得她有哪一次敷衍過去,或者不加解釋地盲目堅持自己的看法。” 李學軍透露,編輯過程中,她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程虹都會認真回答或者修改。在編輯眼中,這是最好的作者。
李學軍也記住了程虹的文字,很優雅。程虹會為了一個詞一句話的最好表達來回推敲,也經常征詢其他人的意見。
“她的著作譯作都是這樣慢慢磨出來的。這也讓她相信,這些作品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李學軍說。
此外,程虹還參加了國內大型工具性理論辭書《西方文論關鍵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的撰寫,獨立撰寫了兩篇各達萬余字的學術論文“自然文學”及“生態批評”。
這是上述兩種西方新的文學流派首次出現在國內大型工具性理論辭書之中。
她還應邀在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發行的文化評論月刊《文景》上主持《重讀自然》專欄,定期發表文章,旨在向中國讀者系統介紹西方“自然文學”的名家名作,并在此基礎之上出版了《寧靜無價:英美自然文學散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輯王為松談到這本書時稱,這本書不僅僅是自然文學的學術著作,書中表達的寧靜致遠的意思,能給現代人在浮躁的社會中有一定啟發。
4月22日,世界讀書日前一天,李克強在給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的回信中寫道:“在快速變革的時代仍需一種內在的定力和沉靜的品格。”
當看到這封信時,王為松首先想到了程虹在《寧靜無價》中表達的寧靜致遠的感受。
在這本書的自序中,程虹寫到:“在現代社會中,唯一能夠與燈紅酒綠、人心浮躁的現代都市相抗衡的是沉默無言、由來已久、蘊意深長的自然界。而在現代文明中,人們渴望的也是在匆忙中保持心中的那份寧靜。”
此外,她還在《讀書》、《外國文學》及《文藝報》等刊物上發表有關自然文學及生態批評的論文多篇。
這些譯著包括《遵命大臣》、《達豪的歌――赫伯特?齊佩爾傳》、《死亡手術室》、及《校園秘史》等。
她還發表了教學科研論文若干篇。如:《背景教學法初探》、《泛讀課教法的比較研究與綜合運用》、《英語演講課與培養說的能力》、《時限與效能――談豐富英語聽力課的教學內涵》、《21世紀大學英語教材淺議》、及《“研究生綜合英語”課程的開設與實踐》等,涵蓋了從本科生至研究生英語教學的精讀、泛讀、演講、聽力、教材的評述及新課的開設等諸多教學領域。
與夫人的專業以及后來的譯著生涯相呼應的是,李克強在大學時期刻苦學習英語,大三以后就開始翻譯英文原版的法律文獻。
李克強在接受訪問時也稱,他常年堅持閱讀英文原著。
李克強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引用唐詩、論語、典故發表講話。
2013年5月,李克強瑞士訪問期間,有一位瑞士大學生問李克強,你作為中國總理是否還有時間讀書,李克強說,無論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時間讀書。如果不讀書,就難以有思想火花閃爍,也難以了解人類文明進程。
李克強腹有詩書,夫人程虹也是巾幗不讓。
在一次講座中,程虹講起“生態與美國文學文庫”。說起那些叢書時,程虹如數家珍,具體到哪些書有幾個版本,版本之間有什么區別,文筆、段落、書名典故,她都能順手拈來。
往往一個封面、一個標題、一幅圖片,她都能引出一個故事。讓在場的年輕老師為之驚嘆。
學生心中的謙遜老師
從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本部的小西門往里走大約100米,左拐直行500米,是行知樓。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外語系的辦公區,位于該樓的3樓。
身為該系英語教授程虹,會在工作需要的情況下,來到這一區域工作。
根據該系一名大四學生介紹,除了系里需要坐班的行政人員外,教授和老師們,并不需要坐班,因此他們也沒有辦公室。該校的一號教學樓中,有一塊休息區,老師們會在上課之余在那里休息。
“我們都知道程虹老師是總理夫人,但我們感覺很平常。”該校外語系的一名研究生講到,在李克強總理上任之后,“外語系有個總理夫人”,的確讓外語系的學生興奮了一陣子,但隨后大家仍舊正常的工作上班,程虹也如往常一樣做學問,沒什么架子。
該校外語系大三學生王玉(化名)提到,她第一次見程虹的時候,是在教室外的走廊處。
當時王玉并不知道那就是程虹,如往常一樣,她會習慣性的和陌生老師打招呼,程虹也很熱情地回應了一句“同學你好”。
“她還沖我笑了一下,點了點頭,我當時想這個老師真nice!”隨后,王玉才從同學嘴里知道這位很nice的老師,就是程虹。
“她為人親切,對學生很友善。”該校外語系的一位老師談到,程虹為人謙和,學校以及外語系,并沒有因為她是總理夫人,而變得特殊,大家也都把她當一般老師對待。
這位老師還說,外語系里的學術氣氛很濃,老師們都比較專注于學術研究,程虹也不例外。
他建議,如果想更好地了解程虹,只要去看她的論文著作就可以了,因為那是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專于學術”這個特點,同樣讓與程虹接觸過的學生印象深刻。
該校外語系的研究生王力(化名)曾聽過一場程虹的講座,題目是“靜心治學”。
在講座上,程虹會用十分直白的話語,講述學術理論。并且態度很誠懇,大家會覺得她是在于大家進行實實在在的交流。
“程老師特謙虛。”該研究生講到,程虹每表達一個觀點前,會先說“這觀點,是我認為的,大家先聽一下”,說完以后,還會再補充一句“這只是個人之見,請大家先提一下意見”。
在首都經貿大學的網站上,也出現了這次講座的相關記錄。
文中提到,程虹解讀了“真正懂得人生的人,是為了欣賞而趕路的”含義,還分享了美國女作家安妮?林登伯格的書《大海的禮物》中的一段話.
這段話是:“大海不會饋贈那些急功近利的人。為功利而來不僅透露了來者的焦躁與貪婪,還有他信仰的缺失。耐心,耐心,耐心,這是大海教給我們的。人應如海灘一樣,倒空自己,虛懷無欲,等待大海的禮物。”
這位研究生還提到,程虹有一個經常提到的經典名言。
這句名言是:“靈魂選擇了自己的伴侶,然后將心扉關閉。”語出美國傳奇詩人艾米莉?狄金森。
他從這句名言和程虹身上,學會了靜心做學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