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大片搶先一個月上映?輪到國外羨慕我們了
原創 毒Sir Sir電影
12月,終于等來一位重量級炸場選手。
你有多久沒看特效大片?
又有多少家庭,多久沒體會那種在影院嚼著爆米花、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
疫情年,全球發行的此類大片都成了稀有貨。
這月,就看它。
先感受個畫面。

唯一的怪獸類型!
中國更是全球首映,比美國還要早二十多天。
這回,免不了血流成河,生靈涂炭——
怪物獵人
Monster Hunter

哪里還需要Sir解釋。
電影很明顯改編自日本Capcom出品的同名游戲,大IP中的大IP。
2004年至今,從PS2到switch,16年橫掃全球。
當初玩它的學生,現在有的都生了小學生。
所以情懷殺,杠杠的。
但情懷殺也容易交智商稅……你必須看幕后人馬。
這次,導演是誰?
保羅·安德森。
這位是好萊塢動作大片和游戲改編電影的金牌專業戶,剛入行時還執導過《拳皇》改編的《格斗之王》。
而他執導過的《生化危機》系列,屬于最拉風的游戲改編之一。
十四年六部,火爆全球,首部豆瓣評分高達8.1。

此次《怪物獵人》,用的是《生化危機》原班制作人馬。
女主,不用想,怎么都得是導演的愛妻
——
米拉·喬沃維奇。
集美艷與帥氣于一身,主演過六部《生化危機》,永遠的愛麗絲。還有影迷心里很難邁過的坎,《第五元素》。

一次,她和她的小隊在沙漠中執行任務。
突然妖風四起,整個小隊,連人帶車,都被卷入一股神秘的藍色風暴。

這個世界好imagination。
一望無垠的雪白沙地,巨大無比的怪獸骸骨。


九死一生的阿蒂米斯,遇見了本地土著……這個世界的一位怪物獵人(托尼·賈 飾),記得吧,《拳霸》那位兇狠的男主。
兩人并肩作戰,開啟了險象環生的升級、打怪、歸家之路。
注意,《怪物獵人》可是系列電影。
所以這第一部,必須精彩,必須為往后的續集埋下重量級伏筆。

但從另一種觀賞角度來說,它也不需要強懸念。
它就是……爽爽地干怪獸啊!
人跟怪獸干,人還要跟人干。
男女主一見面就先打三百回合,能動手絕不廢話。

如果你是一位怪獸愛好者,《怪物獵人》是你今年一定不能錯過的盛宴。
它將以游戲為藍本,讓各色巨怪在電影里輪番登場。
比如,瘆人的影蜘蛛。

瞅一眼,嚇半死。
它符合Sir對蜘蛛怪獸的一切恐懼……密集恐懼癥般的成群蠕動,毛茸茸的四肢,結構清奇的臉上,一堆眼睛和獠牙。

再比如,坦克般的角龍。

人類嘛……像被隨意戳死的臭蟲。

但與主角正面剛的怪獸,怎么能夠缺了:
火龍。

而boss級的怪獸,也延續了某種經典的恐怖美學。
黑蝕龍。
它在預告片中一閃而過,形象側面看,似乎在致敬異形或者哥斯拉。

說到致敬,說個題外話。
其實欣賞怪獸片,是多少需要點冷知識的。
你說你玩了16年《怪物獵人》早就抓多見多?
對不起,未必夠。
既然拍成電影,那么它對影迷就要負責;換句話說,影迷想欣賞到位,就得熟悉一點怪獸電影史。
商業片中的巨型怪獸,主流的有兩大類。
有核爆、世外秘境或末日災難中的變異生物,也有怪博士研發或外星來的虛擬物種。
前者往往有著地球生物的影子,如金剛。
1933年,影史第一個巨型怪獸金剛誕生。
它來自海洋中神秘的骷髏島,最終爬上了紐約帝國大廈,怒摔戰機是它最經典的戰績。

2005年版、2017年版,相信很多同學都看過,乖乖一算,這個IP已經延續了快一百年。


第二位,哥斯拉。
在日本五十年代的核陰霾下,它出生了。
它是核變異的產物,又像史前恐龍又像巨蜥。
如今它也快70歲了,關于它的怪物宇宙已經衍生得相當龐大,制作它的技術也從皮套特攝發展到頂級CG特效。

比如什么三頭怪基多拉、金剛,它都交過手。

事實上,怪獸宇宙中的怪獸們,越來越容易一起出鏡,以制造更大票房。
侏羅紀恐龍、巨鯊、巨蟒、巨型蜘蛛……都被各自搬上過銀幕,又不知什么時候會形成有趣的組合。
第二類,怪博士研發或外星來的虛擬物種。
你知道的,包括異形、鐵血戰士、玉子、第九區的“螳螂人”、甚至奧特曼的各種對手等等。
這一類怪獸更易延展影片的類型,到科幻、恐怖、社會影射等多個領域。
所以怪獸片,不能光看大小。
怪獸既然有出生的區別,有類型片的土壤區別,那么當然也該有各自的人設,性格。
在Sir看來,《怪物獵人》做到了這點。
《怪物獵人》這次的特效團隊是MR.X。
曾參與《環太平洋》《生化危機:終章》《水形物語》等大片的特效制作。

往往有著生物學、動力學上的科學走位。

怪獸還有智力。
會詐死,會偷襲,會捉迷藏……會對人類的先進武器保持觀察,做出應對之策。
比如,火龍可以這樣玩弄最高科技的戰斗機。
藏在盲點外,一擊必殺。

一方面確實可以說,是為了制造陰森氛圍;
但更主要的,是技術關沒突破,CG的細節做不到。
而《怪物獵人》,CG更有質感,滿屏都是細節。
鱗甲的起伏,犄角的紋路,口中的蒸汽,濺起的細沙,高溫下空間的波動扭曲……



觀眾對巨型怪獸的迷戀之情,其實分析起來挺復雜。
它們往往映射出我們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對巨物和力量的神話崇拜,以及對于人類科技失控的擔憂。
但就是這種隱隱的各種怕,形成了商業的刺激本質。
《怪物獵人》的主題也類似。
它試圖用一個不難理解的故事,構成怪物獵人的故事宇宙。
它嫁接了神話和科技,組成了一個新概念叫——
“古代人的科技”。
古代人會利用最可怕的怪獸
來守護他們的科技

阿蒂米斯(Artemis),古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果然和故事背景配一臉(后面還不知道要增加哪些神話人物或神獸進來)。
除了人物和怪獸,細節也必須符合“古代科技感”。
比如異世界隨處可見的宗教符號。

作為一部經典游戲改編之作,這次的編劇也特殊。
導演數次與游戲制作人聯系,讓系列游戲中的幾位大牌制作人,一起來參與故事。


匹配游戲里沒有的故事,是第二。
這就是誠意。
而對于沒那么計較電影內涵的粉絲來說——關鍵詞是,皮膚。
在視覺細節上,讓玩家大喊“爺青回”的地方不要太多。
服裝、武器,最基本的造型很到位。


用獵來的龍烤肉,連動作都跟游戲一毛一樣(就是肉不夠大)。


又兇又萌,既是廚子,又能上戰場打怪。

懂行。角色扮演游戲你懂的,玩的就是一個第一視角,一個沉浸感。
說到這,Sir想表現一下自己的高玩屬性。
影片最好玩的一點,Sir打算用游戲語言來說
——
這種尊重玩家群體的第一視角沉浸感,電影有沒有?
流淚說,有。
導演很負責任地故意讓觀眾隨女主一起,從現實介入虛擬。
阿蒂米斯不能一上來就能力爆表,一開始也會被怪物虐得落花流水,嚇得屁滾尿流。

最后剩下的,只是一件破爛背心(新手村感覺有了)。
雖是特種兵出身,但她從此進入了赤身肉搏、以卵擊石的單兵菜鳥模式。
直到遇見男主(隊友模式有了)。

兩人日日艱苦訓練,謀劃戰勝怪物的方法,增加各種技能點數。
終于,修煉成滿級“怪物獵人”。



她最開始的目標特簡單,回家,回地球。
當級別更高的怪物接連出現,就像是游戲里難度依次升級的重重關卡。
蜘蛛、角龍、火龍、黑蝕龍……
當女主變得強大,終于滿級,她的目標也變了。
在地球上眾生渺小,人類獨大。
而現在,她開始享受這種“渺小”。
當她的身軀變得渺小,她的視野卻變得無比寬闊。
當她的力量變得渺小,她的手藝和技術卻天天精進。

這部片很適合95后、00后。
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復雜,每個人都在日益渺小。
你需要付出的努力越來越多,而你閃光的時間越來越短。
再也沒有超級巨星,只有熱搜中瞬間刷屏、又瞬間消失的平民英雄。
你得適應這種“渺小”。
你還要學會,在“渺小”中抓住機會,制造自己的閃光時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頤和園的馬達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這大片搶先一個月上映?輪到國外羨慕我們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