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端制造領域博亞精工IPO過會,豐年資本為第二大股東

文丨吳大郎
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11月18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委員會2020年第48次審議會議召開,襄陽博亞精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博亞精工”)首發獲通過。
據悉,本次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主營業務發展,包括核心零部件及智能精密裝備生產建設項目、產品研發檢測和試驗中心項目等,進一步筑高企業護城河。
公開信息顯示,博亞精工主要從事板帶成形加工精密裝備及關鍵零部件和特種裝備配套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一、打破國際壟斷的“隱形冠軍”,為國防保駕護航
國內精密零部件一直呈現的“依賴進口”的嚴峻局面,缺少自主創新的“航母艦隊”。
尤其自2000年以來,眾多器件依賴于日本、德國等國家。同時產品進口周期長,器件應用過程繁瑣,一直成為了行業發展的詬病。實現相關器件的進口替代,已經迫在眉睫。這不僅是技術上的急切需求,更是作為制造業大國企業的重要挑戰。
博亞精工隨著技術的研發不斷精進,依靠深厚的技術積累、過硬的產品質量和高可靠性,逐漸實現了在多種型號的軍工特種車輛中的廣泛使用,有效保障并提升了裝備性能。博亞精工掌握的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成功打破國際壟斷。
如今博亞精工已獲得已授權專利143項、其中發明專利40項。包括眾多核心輪式裝甲車的配件,博亞精工都具有獨家的創新技術和優勢壁壘。
公司踐行中國制造,為多款主要輪式裝甲車、戰車、導彈發射車等特種車輛提供關鍵傳動裝置,是多個特種型號裝備的獨家供應企業,不斷加速國防核心設備的進口替代。
作為軍工領域重要支撐性企業,博亞精工不斷為國防事業保駕護航。
目前,博亞精工已經服務了一批防務裝備科技工業等領域的優質客戶,生產的器件配套了多個型號的軍工特種車輛,特種裝備多次參與國家級重大活動的檢驗,包括建國70周年國慶、建國60周年國慶、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建軍90周年等。
其產品性能得到了特種裝備使用單位的廣泛認可,并與中國兵器等裝備總裝單位下屬主機廠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配套關系,與眾多裝備制造巨頭的直屬或合資公司建立了廣泛的合作。
中國高端制造產業近些年發展迅猛,而特種裝備及關鍵零部件的技術生產一直備受重視:《中國制造2025》指出要強化前瞻性基礎研究、著力解決影響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產品性能和穩定性的關鍵共性技術以來,軍工產業眾多利好政策不斷推動,“新基建”的科技類基礎設施建設都在持續拉動產業需求,博亞精工發展勢在必行。
涵蓋精密裝備及關鍵零部件生產研發的軍工產業擁有極高的專業壁壘,不僅需要一定的資質和備案,更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眾多經驗的積累和打磨。
從小企業發展成為軍工部分裝備及生產線機組產品的行業首創和標桿性冠軍,博亞精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已經成為了技術導向型高新企業的典型縮影。
二、豐年資本為第二大股東
從招股書的信息披露,博亞精工背后重倉的機構投資人,也是目前為止最大的機構股東——豐年資本浮出水面。
據公開消息披露,豐年資本于2017年投資博亞精工,是企業背后重倉的機構投資人,也是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自2014年起,豐年資本就不斷掃描高端制造業各大賽道,并實現精準落棋。而今,豐年在制造業布局了包括精密加工特種器件、電子元器件、半導體、新材料、信息技術等多個賽道,投資項目近40家,這在高端制造業領域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數字。
豐年資本一直聚焦于產業投資,圍繞自主創新、進口替代,挖掘并聚焦于企業的核心技術和真實價值。此次博亞精工的成功過會,正是豐年資本過去堅持自主創新和進口替代、深耕產業發展、探索中國制造企業經營的成功實踐。
從成立一開始,豐年資本就較早地在高端制造業各大賽道布好了方陣。但豐年布局的高端制造與外界定義的“高端”又有所不同。
豐年資本一直用資本力量參與到高端制造行業的浪潮中,豐年更傾向于聚焦產業,做踏實的“高端制造”。助推豐年圈企業在各個賽道跑出自己的角色和特點。
豐年資本合伙人趙豐認為,制造業發展很難實現跳躍性,一定是從低到高、循序漸進的。
趙豐總結出所有豐年已投企業的共性:
1、企業產品在中國市場空間廣闊;
2、產品所在市場主要被外企占據,存在進口替代需求;
3、企業已實現技術突破,產品接近外企水平,且已持續訂單交付。
在趙豐看來,中國制造業本身就是一部進口替代的歷史。中國市場足夠大,中國制造企業在未來有能力實現進口替代,和國外企業進行對標。
也正是這個原因,從2014年開始,豐年資本投資路線一直都沒有改變: 即挖掘自主創新和進口替代的優秀制造業項目。
“我們特別希望在接下來的10年或者20年內,能推動一批真正的中國的高端制造業企業成為全球的細分行業龍頭。”豐年資本想做的,就是要改變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困局。
伴隨著國內的高端制造業投資競爭越來越激烈,且入場的門檻不斷提高,實際上最后能夠留在場上的選手越來越少。
在這幾年的錘煉中,豐年的整個團隊已經形成了三個比較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一是對產業的研究和洞察能力;
二是對產業的運營和提升能力;
三是對產業信息和資源的獲取能力。
“三足鼎立”的核心力量,撐起并逐步實現了豐年自成立以來就明確的機構愿景:即在未來十年中助推一批中國高端制造業企業成為世界一流。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