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吃糖好比抽煙,但真相被隱瞞了50年
原創 喜歡故事的海豚博士 逆瘤而上 收錄于話題#免疫力是人體最好的醫生17個

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據估算,我國每14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另有糖尿病前期人群約1.5億。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或家人已屬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2019年,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將開展“減糖”專項行動,中小學校及托幼機構限制銷售高糖飲料和零食,食堂減少含糖飲料和高糖食品供應。
學校里,高糖飲料和食品有沒有減少我不知道。但前段時間,我去長沙,十米一間“茶顏悅色”奶茶店,每間店的門前都是排隊長龍。
我都驚呆了,突然意識到:人們對高糖飲食的熱愛超乎想象。
你說控糖,是不是就得罪很多人了?下面,海豚博士和你從一段埋藏了50年的秘密對話開始。

哈佛大學營養學教授黑格斯特德(Mark Hegsted):“我們非常看重你的意見,我們將盡可能搞定此事。”
制糖公司高管約翰·希克斯(John Hickson):“我很確定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期待這些內容盡快發表、印刷出來。”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糖業研究基金會贊助一些研究計劃。目標是淡化糖的危害,提升糖的市場銷售。
1967年,哈佛科學家把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權威的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這篇文章指出,心血管疾病與糖分的關系微乎其微,罪魁禍首是飽和脂肪。
相關研究計劃成功地淡化了糖的危害。此后50年,脂肪獨自承受罵名。直到2016年,“甜蜜陰謀”才被美國醫學會內科雜志披露。
擋人錢財,如殺人父母。你說控糖,豈不是得罪糖業資本家的利益了?科學和廣告宣傳被商業操控,這造成的危害,已經無法估量。

糖對健康到底有哪些危害?近幾年,相關研究開始陸續發表于學術期刊上。
2019年3月,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瓦桑蒂·馬利克(Vasanti. Malik)團隊在《循環》研究成果顯示:鐘愛含糖飲料的人可以一天喝2杯甚至更多,他們比一個月才喝一杯含糖飲料的人全因死亡風險高了21%,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高了31%,癌癥死亡風險高了16%。
有意思的是,女性受到的影響更甚。同樣一天2杯,男性全因死亡風險增加29%,女性全因死亡風險卻增加了63%!
你可能會說,代糖已經登上了歷史舞臺。我吃代糖可以嗎?
2019年9月,西班牙科學家尼爾.墨菲(Neil Murphy)等團隊,在《JAMA內科學》雜志刊登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飲料研究成果。這是歐洲十國超過45萬人16年隨訪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
每日喝兩杯軟飲料的參與者,與每月喝不超過一杯軟飲的參與者相比全因死亡風險高17%。值得注意的是,代糖軟飲的風險足足有26%。
真相是,代糖飲料也不健康。

海豚博士從事癌癥免疫研究,我也好奇,高糖飲食和癌癥有關系嗎?
10年前,曾以修長苗條身材著稱的法國,肥胖人口在過去15年翻了一倍。怎么辦?愛美的法國科學家們發起一個“營養網絡健康研究”,旨在評估飲食、營養和飲食習慣對其健康的影響。
2019年,法國科學家公布了研究結果:每天攝入100毫升含糖飲料,會增加18%的癌癥風險,特別是乳腺癌的風險增加了22%。
100毫升是多少?一罐可樂是330毫升,所以你懂得了吧。好奇的你一定想知道:糖怎么就增加癌癥風險了呢?
糖的過度攝入會引起肥胖,高血糖,高血脂,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這些都是癌癥高風險因素。含糖飲料中添加劑,如4-甲基咪唑和抗氧化劑等,可能也會增加癌癥風險。
在一些國家,水是唯一建議的“飲用飲料”。男性朋友們,多和另一半說:多喝熱水,準沒錯。

道理我都懂,可還是想吃糖,怎么辦?
在漫長的人類進化過程中,物資匱乏,我們經常吃不飽,所以我們一旦碰到甜食就會非常愉快。糖能給我們提供能量,讓我們生存下去。
對于能量和糖的熱愛,是人類最原始的欲望。
2012年,《自然》雜志發表一篇題為《公共衛生:糖的毒性真相》:糖就像煙草和酒精一樣會使人上癮,其危害遠在脂肪和卡路里之上。
糖的甜味會刺激我們的舌頭,甜味感受器產生愉悅感,這種愉悅感會通過神經傳導到大腦,使大腦分泌一種叫做“多巴胺”的激素。這種激素會讓我們感覺特別歡喜,產生滿足感,進而激發大腦的獎勵機制,鼓勵你多吃糖。
溫水煮青蛙,糖吃多了,就會出現上文提到的:肥胖風險、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癌癥死亡風險……你說糖算不算一種讓人上癮的毒品?
我爸曾說過:“中國人以前很貧窮,生活很簡樸,幾乎沒有糖尿病、高血壓和癌癥。現在怎么這么多呢?”現在我可以回答老爸的問題了。

1. 糖業公司淡化糖的危害,脂肪獨自承受罵名。
2. 高糖飲食增加人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癌癥死亡風險……
3.含糖飲料,包括代糖飲料都不健康,飲料代替喝水十分危險。
4. 對糖的熱愛是人類最原始的欲望,吃糖會讓人上癮。
糖,除了卡路里,沒有任何營養。糖還影響腸道菌群,降低免疫力,皮膚變差……哎,年少不知臉珍貴,天天吃糖天天廢。
有位朋友也很困惑:道理我都懂,可還是想吃甜。你說認識都這么苦了,怎么想嘗點甜頭都這么難?
別自責了,都怪這讓人上癮的糖。我愛吃糖,但我更愛健康。
先有控糖意識,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PS,敬畏生命,逆流而上。歡迎傳播科普,做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守護者。
相關精選:主要參考文獻:
1. PVasanti S. M, et al. Long-Term Consumption ofSugar-Sweetened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Mortality inUS Adults [J]. Circulation, 2019.118.037401
2. Mullee A, et al. AssociationBetween Soft Drink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in 10 European Countries. JAMA Intern Med. 2019;179(11):1479–1490.
3. CHAZELAS E, et al. Sugary drink consumption andrisk of cancer: results from NutriNet-Santé prospective cohort [J]. BMJ, 2019,366: l2408.
4. Robert, H, Lustig, et al. Thetoxic truth about sugar[J]. Nature, 2012.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